文|黃之斕、劉子瑜
清華大學圖書館作為典藏機構,乘載多樣在地實踐與永續發展議題文本,並持續推行各領域展覽、活動,引導校內外讀者以不同角度接觸多樣議題。如何蒐羅及典藏相關圖書資源、又如何籌措辦理如此精彩多元的展覽呢?《域報》此次透過訪談圖書館南大分館于美真主任、綜合館務組王珮玲組長與梁素瑜組員、服務與創新組李欣怡組長、典閱組邱雅暖組長,以及採編組余純惠組長的分享協助,與讀者一同認識清華圖書館活動辦理背後的故事,以及社會實踐的執行能量。
豐富典藏資源的運用與規劃
不受學科領域的限制,納有豐富多元館藏的清華圖書館,長年持續蒐羅各項圖書資源、細緻規劃分類典藏,為校內師生爭取豐沛的實體與電子知識庫。而除了書籍彙整外,將各領域文本轉譯為主題展覽進行推廣,是另一項與教授專業領域的對話、與讀者們互動分享的方式。
有賴於館內各組之間密切良好的分工合作與相互支援,館方會就各領域館藏、教授專業主題、社會責任評估等面向進行審視與規劃,以一至兩年的時間細緻籌備每一檔展覽:閱讀並彙整大量文獻以掌握展覽內容,後設計特展主軸與生動的呈現方式,納含「如何吸引大家更為靠近研究主題」及「如何推廣館藏與分享學科專業知識」核心。除館內展出外,也設計專屬特展網頁,提供讀者們長期線上的資源觀看。
電子資源同樣作為日益受重視與使用的資料管道,除特展網頁外,圖書館亦持續推行各類資料庫,如「SDG Online」自去年十一月啟用後至今年三月止,於校內師生便有約1200次的使用次數,可看出師生的重視與電子資料庫使用的逐漸普及。對於永續發展目標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資料的蒐集,館方也特別透漏:現正籌備的系統,特別策畫「SDGs主題館藏」——包含清華圖書館內相關紙本、電子書,及各項資源——由關鍵字搜尋跨越展覽與藏書陳列的時空限制,以典藏資源角度推行永續與社會實踐活動。
「讓更多人願意靠近」:成為接近永續議題的橋樑
「圖書館的角色原本就與SDGs緊密相關。」談到清大圖書館在永續與社會實踐活動中的參與,綜合館務組的王珮玲組長這樣描述。「資源的平等獲取與共享」一向是圖書館的目標,與SDGs的內涵不謀而合。以圖書館作為資源整合與知識轉譯的平台,清大各項學術研究與行動方案蘊藏的社會責任意識,也能夠透過圖書館呈現、推廣。例如「摸魚教授曾晴賢」展覽(現於南大分館展出),展出淡水魚專家曾晴賢教授在生態工程領域耕耘的成果,圖書館與老師討論櫻花鉤吻鮭標本的展出,甚至大膽提議放置魚缸於館內,於是曾晴賢老師直接親自設計「模擬魚道」並放入遠從花蓮秀姑巒溪魚苖、蝦、蟹,吸引觀眾駐足驚嘆並重新思考人與溪流生態的關聯。「展覽與課程結合時,成效往往比較好。」清大圖書館曾與性平會合作,以性別平等為主題辦理書展、影展,許多學生因為老師在課堂上的介紹而前來觀看,老師也參與影片挑選、文案撰寫等工作,從而使展覽內容更具專業性與權威性。「有些研究主題比較生硬,我們策展時就要去想怎樣讓大家願意靠近。」生動活潑的展場設計,把學術研究成果包裝成更加親近讀者的樣貌。2020年「植癒力」展覽期間,各樓層皆換上以植物為主題的佈景,書籍與花卉草木交相輝映。藉此機會也與學生合作拍攝宣傳片《如果圖書館是一座森林》,在鏡頭下圖書館化為精彩紛呈的植物異想世界。
扣合SDGs中所蘊含在地關懷、地方創生的展望,圖書館在去年舉辦「市井的連載——地方創生與書寫」展覽,展出來自台灣各處的地方誌。為籌備此次展覽,圖書館盤點館內地方誌資源,積極徵集各地特色地方誌,或聯絡發行單位索贈,將地方誌分為四個主題輪流展出,如「食通信」系列展出以介紹在地食材為主的地方誌,書寫產地到餐桌的故事;「空前絕後」一期專門展示僅出版一期便中斷的地方誌,讓讀者感受地方刊物經營的不易。「新竹很有料」常設專區則陳列新竹特色文宣和玩樂地圖,吸引許多學生翻看。展區入口處還有一塊互動展板「你也來點字」,學生可以拿起便利貼以一個代表字回饋對特定縣市的印象。此外,若學生有興趣進一步參與在地實踐,亦有「資源串燒」連結區域創新中心的城鄉創生學分學程,「學生看了之後,會知道在學校有哪些課程可以去修、去參與」,如此將展覽主題連結校內各資源。展期結束後,參展刊物也持續陳列於二樓的地方誌專區,供讀者取閱。
儘管平日前來圖書館的讀者大多是清大師生,但豐富的展覽與活動,也讓清大圖書館在永續議題上的影響力走出校外。許多展覽以清大教授的研究計畫為主軸,蘊含紮實的科學知識,例如「摸魚教授曾晴賢」或是「腦宇宙的美麗境地──江安世教授的探索之旅」,相關科學領域的單位會入館參觀,更有不少國高中老師帶著全班同學前來觀看,申請導覽介紹。每一檔展覽期間的演講活動,也吸引不少校外民眾前來。04月23日,即將於校慶期間舉辦的Open House Day,將會開放校外人士免刷卡、免換證入館。「每年的校慶、畢業典禮與新生領航
營,都是學校很重要的日子。」歷年吸引許多民眾入館參觀,而其中觀察到高中生就是主要受眾之一,因著參觀圖書館的契機對大學豐富的知識資源產生嚮往。此外,每年12月第一週,圖書館都會舉辦好書交換活動,除清大師生外,社區民眾也會帶來家中的藏書積極參與。
大學社會責任:清華圖書館的角色
除上述閱讀推廣、館際合作外,圖書館亦透過諸如特藏組跨足在地文史保存、構建早期清華的樣貌。「大學社會責任」作為近年各校重視之執行計畫,其核心理念納含多項領域,圖書館雖非直接參與相關計畫、不特別設立執行目標,然而已透過既有種種服務與活動,自然而然落實於每一腳步中。秉持知識共享、資源共享的精神,圖書館同樣希望加深作為「學習平台」的功能與效益:例如整合各系所、單位相關主題的研究,提升校內資訊流通性與交流的參考,並進而彙整為對外展示、知識普及的可能性。
「圖書館本就有資源上的先天條件:豐富的館藏資源與開放性的空間,『如何做得更好』是我們可以思考繼續努力的部份,嘗試在既有基礎上發揮更多。」如同全台各校諸如資源帶入偏鄉、遠距學伴空間提供、二手書募捐等行動,「清大如何掌握自身獨有的資源進而發展」是圖書館持續思索的前進方向。
本文刊登於《域報》第15刊(2023年04月號)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