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域報編輯團隊
2024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FAB23,清華我來了!
圖、文 | 科技藝術研究中心 呂文明 國際FAB23 Bhutan年會也是第19 屆國際數位製造研討會,因疫情睽違4年,今年終於在不丹舉行。FAB是國際最具代表性的「數位自造」盛會,為創客、發明家、藝術家、學者、研究人員、工程師、企業家和創意人士提供一個分享、協作的交流平台...
域報編輯團隊
2024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2023 城思跨界PBL:編寫一篇台日文化交換日記
文|劉子瑜 今年八月,一群來自全台各地充滿熱忱與行動力的高中生、大學生與日本千葉大學生,懷著與新竹深淺不一的各樣緣份,以中、英、日三種語言深度交流,九天之間一同攜手穿梭於新竹舊城區,探查街區巷弄、訪談特色商家,並研擬出四組創意行動方案,圓滿實踐今年度的「2023...
域報編輯團隊
2023年6月30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探索台灣茶的五感之旅:從電子鼻到氣味體驗
文|預見科技桃花源 解之閑撰寫 李佩嬫審稿編輯 圖|預見科技桃花源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傳統產業與智慧科技的結合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近日,由預見科技桃花源與竹北錸工廠合作舉辦「探索台灣茶的五感之旅:從電子鼻到氣味體驗」活動,吸引了來自各行各業的參與。此次活動結合了世創生物...
域報編輯團隊
2023年6月3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忘年之交的奇妙旅程 角落圖書館為你開啟「聊」癒時光
文|預見科技桃花源 黃馨儀撰寫 鍾明君、趙喬萱審稿編輯 圖|預見科技桃花源、同食角落 擁有超狂收視的韓劇《黑暗榮耀》中,男主角會定期照會心理師紓壓,但人生有時卡關或撞牆時,未必都有個「Mr. Right」在身邊,在【角落圖書館】中的熟齡陪聊師與青年讀者,原本是沒有交集的兩個...
域報編輯團隊
2023年6月30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聊」癒時光的營造——同食角落與預見科技桃花源的合作共創
文|劉子瑜 圖|預見科技桃花源、老玩客 五六月圓滿結束的第二屆「角落圖書館」活動,由清華大學區域創新中心USR-HUB計畫支持;社會企業研究中心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及老玩客-同食角落共同籌辦。於校園開啟的跨世代交流,自去年活動便受到熱烈好評,兩團隊持續吸取各方回饋與經驗,作...
域報編輯團隊
2023年6月30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再創熟齡自我價值,玩出回甘人生:老玩客 Let We Care 團隊專訪
文|劉子瑜 圖|老玩客 坐落於清華大學教育館一樓的同食角落,兩年來持續以美味而溫暖的餐點與親切的吧檯手們,關懷校園內的教職員工生。除餐點提供外,也不時辦理諸如角落圖書館等大小活動,推廣社會議題並妝點校園活力。《域報》自2021年〈讓青銀互動的未來從角落裡萌芽〉,再次專訪「...
域報編輯團隊
2023年6月30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水清木華:永續頭前溪論壇
文|劉子瑜 圖|區域創新中心 流域生態與人類社會密不可分,國立清華大學長期關注滋養大新竹區域的頭前溪流域,包含以環境分析、科學檢測等學術專業調查水質生態,亦或對外辦理工作坊、論壇等公民教育普及活動推廣議題關注度,並於今年成立「水清木華『頭前溪五華工業區』流域生活圈願景初探...
域報編輯團隊
2023年4月2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歡慶清華校慶 How Tsing Hua Can You Be?
文|科技藝術研究中心 唱「生日快樂歌」是慶賀生日最歡樂又立竿見影的方法,但今年清華歡慶建校67週年,我們運用「光棒(air printer)」,在校園空中打印出〝How Tsing Hua Can You Be ?〞的「清華精神」或是「清華印象」為慶賀校慶點亮色彩。...
域報編輯團隊
2023年3月16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法藍瓷想像計畫獲選 清大8209團隊-風土餐桌計畫
計畫文字|鄧⽻婷 最後一天風土餐桌成果日和賓茂國中大合照(攝影/貳參玖柒映像) 指導教授介紹 施富錡教授現為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專任副教授,長年從事美術教育的教學與推廣。近年專注於工藝創作與設計領域,擅長以陶瓷與玻璃作為主要表現素材,運用以物喻事的創作方式連結美感意識...
域報編輯團隊
2022年1月22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2021清華永續論壇:國際淨零排碳趨勢與台灣綠色產業供應鏈之挑戰與契機
為了因應2050年全球淨零排碳之法制發展,以及未來國際綠化產業供應鏈的趨勢,清華大學長期支持國家與產業因應氣候變遷之衝擊,因此結合產、學、研共同籌劃《2021年清華永續論壇:國際淨零排碳趨勢與台灣綠色產業供應鏈之挑戰與契機》研討會,邀請政府單位、國內長期參與氣候公約之團隊成...
域報編輯團隊
2022年1月22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就是你在雷:REAL Seminar 大學在地實踐事故現場經驗談
每一個學期都有許多課程、計畫嘗試走出校園,在大學的老師、同學、計畫團隊跟在地的商家、組織、各式單位之間,難免會因為你不懂我,我也不懂你,上演許多互動卡卡的故事。REAL區域接地支持實驗室在2021年12月15日舉辦「大學在地實踐事故現場經驗談」,從企劃提案撰寫、如何擬定邀請...
域報編輯團隊
2021年7月1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支持在地小農,馬胎部落小農的高麗菜於清大開賣
文/ 許芳庭 受到疫情影響,尖石鄉的露營區、景點步道紛紛暫時停止營運,與大家一起協力防堵疫情。而向來以遊客為主要客源的馬胎部落小農,則因為遊客銳減而影響農產銷售。同時,隨著疫情而遽增的宅配需求,也讓物流公司無法消化,減少生鮮蔬果的配送。因此,在科技部新竹智慧城鄉創生計畫團隊...
域報編輯團隊
2021年7月1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吃出我們與土地的良善關係——吾山x無負擔農場
由這學期修習城鄉創生學程——在地探索與實踐課程的同學們組成的「吾山」團隊與新竹縣峨眉鄉在地小農「無負擔農場」合作,在4月22日首次於清大水木餐廳為大家帶來新鮮直送的有機農產品。吾山團隊希望能夠串連起學校與在地,支持新竹在地友善環境小農。讓清大師生享用產地直送農產品,同時也讓...
域報編輯團隊
2021年6月2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有A的STEM」創新教育——創意風車花與生態旅讀步道建置
3月24日科藝中心團隊「有A的STEM工作坊」,帶著沙坑國小及大肚國小的高年級同學,在沙坑國小的創客教室進行風車花製作。團隊首先從竹子的功能,作為工具、藝品的科普小知識出發,到如何將其編成貌似花朵且能發光的風車花藝術創作,帶小朋友們能夠發揮創意動手製作屬於自己獨具特色,五彩...
域報編輯團隊
2021年6月2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尖石泰雅傳統編織文化課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文化傳承的種子
為傳承及推廣泰雅傳統編織文化,科技部新竹智慧城鄉計畫與馬胎文健站合作,從3月12日開始,每星期五開設泰雅編織課程。由高齡80歲的高天富牧師教導族人編織技藝。課程開始迄今,每次都有十多名學員參與,學習祖先傳下來的技藝。泰雅編織相當繁複,是泰雅族人工藝及美感的展現,對於初學者來...
域報編輯團隊
2021年6月2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走讀新竹舊城——城思跨界PBL工作坊
REAL區域接地支持實驗室與昌禾文教基金會合作舉辦,為期一學期的「PBL城思跨界工作坊」 在3月13 日正式展開,由在地導師們帶領新竹高中生及大學生共同走讀舊城,進行首次在地議題的初探。4月10日第二次工作坊,各小組則就觀察到的議題進行簡報說明,讓其他夥伴們從中一一給予反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