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羽芳
從「壞掉即丟」的概念走向「壞掉即修」
東西壞掉了,第一個直覺會是把它丟掉,或是嘗試帶去找人修理?你知道「維修咖啡館」不是在賣咖啡的嗎?
「維修咖啡館」源自於荷蘭,目的是推廣舊物利用,從「壞掉即丟」的概念走向「壞掉即修」。來的人除了帶東西來維修,還可以在等待的同時與維修的人員聊天,或是一起吃著茶點討論。如今,在清大的校園,一群來自不同科系的學生,與一名軟韌體工程師,一起創立名為「維修聊天室」的組織,希望將維修咖啡館的概念從歐美帶進台灣。
團隊夥伴主要是在Young飛全球行動計畫中認識,Young飛全球行動計畫是教育部青年署舉辦的提案比賽,目的是讓年輕人找國外跟永續有關的活動帶回台灣發展,並提供提供經費讓參與的提案能夠執行。在大家有共識要成立維修聊天室後,就陸陸續續與各國相關團體線上交流,汲取經驗。
透過維修物品,在社區創造交流空間
現在就讀工工系的瑄卉跟我們分享,起初很擔心這個活動能否真的靠自己推起來,擔心作為學生的大家,較無管道將活動推廣給社區有興趣的民眾。「自己和周遭朋友都曾質疑……老實說周遭的人都不太有興趣,爸媽也蠻少參加這些活動。那時候會有點懷疑能不能推起來。」為了拓展參與的群眾,維修聊天室也與其他組織合作,比如參與新竹環保局舉辦的免廢市集,推廣自己的組織。
漸漸地,三小時的活動當中,社區中有越來越多不同的人參與。參與者的年齡層橫跨不同世代,大至70幾歲,也有有媽媽帶著小孩一起來玩。電資學院學士班的守豐說,目前修理過最多的類別是電風扇等等電器類(超過50%),第二則是諸如假踏車等等機械類。除此之外,還曾經出現按摩椅等等令人驚奇的維修品。大家在等待維修的同時,都能夠在一旁享用茶點,一邊與場的人聊天。
「現代都市化生活太過快速,大家想到維修都是:我東西放在你這邊兩到三個小時,然後我等等再來拿。我們想透過維修,放慢步調,讓人可以留在這邊一起聊天交流。」守豐與我們分享團隊創立的初衷。從「要修什麼」、「哪裡壞掉」、「為什麼想來」,一段交流,就這麼透過一個等待重獲新生的物品開啟。聊天內容不僅是圍繞在維修,許多居民也會從物品切入自己的生命經驗分享,甚至自在交流當中,也搭建起世代溝通的橋樑。曾經有一個伯伯的電腦一直連不上耳機,在團隊成員的研究過後,總算讓耳機能夠傳遞出電腦的聲音。不只是維修,更協助參與的人熟悉先前可能對自己來說有點遙遠、陌生的科技物。
維修並不是一件離我們很遙遠的行動
除了帶著需要修理的物品等待維修,許多人都會帶著自己的工具在旁邊維修,或拿活動現場的工具自己用。甚至有一次,顧客身上有帶三用電表,就當場幫忙另一位民眾測試維修物的哪個保險撕斷裂。從參與的顧客,變成團隊中的志工伙伴。
「其實是想要宣導一個概念:維修不一定要是工程師或是有拿到什麼證照(才能進行),其實你只要喜歡手做,或是對某樣東西很了解,都可以來做,不會需要什麼太高深的知識,其實大家都可以來當志工。」守豐告訴我們,其實維修並不是一件離我們很遙遠的行動。
籌辦維修聊天室成員,包含在新竹擔任軟韌體工程師的宥呈、工工系的瑄卉、電資學院學士班的守豐,還有英教系的竣右。大家不見得是維修相關科系,只是想要幫忙大家將曾經陪伴過自己的物品修好,讓物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繼續延續,也讓居民可以來此交流,藉此讓社區凝聚。
透過維修,讓物品延續生命、延續記憶
「當初參加,是因為喜歡把大家連結在一起的過程。現在很多活動都會有很多提案,提很多很好的點子,但它最終好像都沒有讓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提案人可能會提很多讓人類更進步的東西,但就感覺大家越來越疏遠。」瑄卉認為,要辦起一個有溫度的活動,現在好像越來越難。也越來越少人在做,因此覺得維修聊天室的行動格外有意義。活動不能只有一個偉大願景,重要的是它如何實踐到百姓生活中,串起大家的心情和故事。
守豐也跟我們分享:「你會想來修這個東西,代表你跟這個東西有一定程度的(情感)。不管是喜愛,或是想繼續維持他的感動,我們就提供一個服務,類似診所的概念。你想維持跟這個東西的關係,我們就免費幫你處理。」不單只是為了把東西修好,讓物品能繼續被使用,而是想透過維修,幫助前來的人能夠繼續維持跟想維修之物的關係。
「不管是真正修好,或是你想把這個東西繼續延續在你的生命也好,我們就是想做這件事。」維修聊天室提供一個空間,讓受珍惜的物可以繼續陪伴在主人身邊,悉心的修補,呵護著每一位前來的居民保存在修補物之中的記憶。
永續就是,你不一定要有一個意識,你就已經在做了
前來維修的人帶著不同的物品、記憶,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而聚集至維修聊天室,大家不見得是因為「永續」、「環保」的口號而來,不過「永續就是,你不一定要有一個意識,你就已經在做了。」瑄卉提到,會來參加維修聊天室的人,或許某方面的人格特質就是節省、惜物,節省某方面也包含環保永續的精神,只是參與的民眾可能不知道在現在有一個厲害的詞叫做永續,但相關的概念早已經深耕在他的價值觀。
維修聊天室透過行動告訴我們,維修不是只有專家才能做到,永續也不是一個抽象的詞彙,它是一個很簡單的意念所發展出的行動,透過維修聊天室,壞掉的物品能被繼續使用,社區中的大家可以有一個空間得以交流,讓社區集體共好。
從常民的語言出發,以生活化的方式切入,永續的概念便落實在每一件維修而後新生的物件、落實在每一位居民的思維與日常行動之中。
FIX AND CHAT 團隊成員 瑄卉 工工系 守豐 電資系
宥呈 軟韌體工程師
竣右 英教系
本文刊登於《域報》第13刊(2022年12月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