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清華USR!城鄉在地領路人
你認識多少新竹景點呢?在市區的美食與小店之間、在竹縣的山林與田野之間,新竹有著許多或許為人所知、或許不為人知的魅力角落。本期《域報》編輯部尋訪新竹城鄉在地領路人——從外地而來的大學生,至在地退休農場大哥,邀請領路人與我們分享他們眼中的新竹。而在新竹城鄉之間,眾多清華大學有志師生,也走出校園、走入在地,透過USR(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發現在地亮點、投入地方行動。本期〈開箱清華USR!新竹城鄉在地領路人〉專欄,與讀者同步認識新竹在地魅力,以及與清華大學合作所締造的耀眼火花。
文|黃之斕
受訪者照片攝影|黃晧瑄
![](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baa5ab_6377f3c38e2640028523a7ed17bae955~mv2.jpg/v1/fill/w_980,h_653,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uto/baa5ab_6377f3c38e2640028523a7ed17bae955~mv2.jpg)
根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報告,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老年人口的佔比達到20%。新竹是全台最年輕的城市,然而熟齡族群的需求,仍然是城市發展中不容忽視的課題。
「超⾼齡化社會的共伴共榮」USR HUB計畫是清華大學社會企業研究中心與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體育室、心諮系合作的專案計畫,旨在運用科技的力量,陪伴新竹的熟齡長輩探索退休生活的多樣可能性,促進跨世代的對話與合作。以熟齡服務設計為主的社會企業「老玩客」是計畫的主要合作夥伴,從教育館一樓的「同食角落」,到豐富多樣的長輩運動健身課程,處處可見「青銀共創」的創意與巧思。本次《域報》邀請在老玩客擔任手工藝老師及同食角落吧台手的小蘭作為領路人,帶著我們一同認識熟齡族群眼中的新竹。
![](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baa5ab_3145ebacfe0045ddbbb85023343fb594~mv2.jpg/v1/fill/w_980,h_653,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uto/baa5ab_3145ebacfe0045ddbbb85023343fb594~mv2.jpg)
三十五載風城時光:走進新竹的熟齡生活
1970年代工研院創立之初,新竹科技產業蓬勃發展的動能,吸引全台各地的青年前來工作、定居。小蘭也是在那時與先生相識,一同來到新竹紮根,轉眼已過了三十五年。
談到小蘭的新竹印象,小蘭幽默地道出她的心聲:「風太大,一定要買八骨傘!」、「公車等了半小時都不來,走路都走到了!」然而,三十五年的時光讓小蘭與這座城市間凝聚了深厚的情感連結。孩子小時候,小蘭常與家人來成功湖畔的清華大禮堂看電影,還在這裡見證了小孩的幼稚園畢業典禮,這些畫面都是新竹的珍貴記憶。
嘴上說喜歡宅在家的小蘭,實際上踏遍了新竹的戶外景點,她也不吝與我們分享她的新竹口袋名單。清大校園內部就藏著梅園、弈園這兩處秘境,走出校園,穿過光明頂、十八尖山則會到達幽靜的高峰植物園。在千甲左岸,可以沿著腳踏車道一路騎到南寮。位於芎林的飛鳳山,有運動量適宜的健行古道。若坐區間車到崎頂站,可以穿過子母隧道走到啤酒廠,是夏日的避暑好去處。更遠一點的峨眉,可以沿著環山步道欣賞沿途的自然風光,冬有落羽松,三月中則可以見到黃花風鈴木。
![](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baa5ab_c4134990234744cf9038f9e448c961d7~mv2.jpg/v1/fill/w_980,h_653,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uto/baa5ab_c4134990234744cf9038f9e448c961d7~mv2.jpg)
從一份履歷開始的旅程
「認識老玩客以後,就更不想離開新竹了。」小蘭笑著說。小蘭最初在Line群組偶然看到老玩客的徵才訊息,便拉著先生去參加說明會,現場就有人投遞履歷。「我已經快三十年沒有寫過履歷了!」回家之後,小蘭開始思考,怎樣的履歷可以脫穎而出?靈感乍現,小蘭決定用對話的方式寫一份簡短有趣的自我介紹,成功應徵同食角落的吧台手與手工藝老師。如今,小蘭仍然每週在老玩客指導社區長輩學習手工藝,紙插、繩編、串珠等等都是小蘭的強項,但在課堂上傳遞給台下的長輩並不容易。社區長輩的年齡落在60到90歲之間,有的長輩不太擅長手工藝,小蘭就會變換教學的方式,讓課程更加簡潔易懂;有的長輩則較為缺乏自信,小蘭就會鼓勵他們欣賞自己的作品,告訴他們「自己生的小孩最漂亮!」學習、探索新技能的旅程,不必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止步。
除了手工藝老師的身份外,小蘭的身影也常常出現在跨世代交流的場合。小蘭曾經走進千甲國小與同學們分享生活經驗,在同學們面前講述一家人差點一氧化碳中毒的驚險經歷,「同學們眼睛發亮,睜得大大的!」上學期清華大學的真人圖書館活動,小蘭也是陪聊師之一,在聊天結束後,小蘭與配對的同學還分別拍攝白天與夜間的成功湖,分享給彼此。不同世代的生命經驗,在對話中找到交集。
![](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baa5ab_98d6d15e17934dc7b2a778400932990b~mv2.jpg/v1/fill/w_980,h_654,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uto/baa5ab_98d6d15e17934dc7b2a778400932990b~mv2.jpg)
「衝破年齡限!」熟齡馬拉松跑出不設限人生
10月14日,第四屆「熟齡迷你馬拉松」即將登場。除了個人組以外,今年首次開放「雙人接力」參賽,50歲以上的選手可與年齡不拘的搭檔合力完成5公里。此外,50歲以下的民眾也能以「陪跑員」身份報名,陪伴參賽的長者完成旅程。賽程中也會發放偵測器以觀察長輩的身體狀況、留意參與者健康安全。相較於爭奪名次,熟齡馬拉松更強調的是培養長輩參與運動的意願,增強自信與成就感。而「青銀接力」的賽制設計,也鼓勵年輕人觀察、同理長輩在運動時的需要,為敢於「衝破年齡限」的選手們加油喝彩。
如何化解年齡差距所造成的隔閡,讓不同世代的人之間有溝通的機會?小蘭認為傾聽與陪伴是跨世代交流的要訣。「手邊的事情放下,不要看手機,看著他的眼睛就好。」在人生的馬拉松中,不同階段都會面臨不同的挑戰,這些差異讓跨世代交流不那麼容易。但這些差異也讓交流變得可貴:在傾聽的過程中,發現熟齡者的需求,才有改變與進步的機會。小蘭也鼓勵同學們與長輩討論交流,更全面地認識長輩在生活中面臨的問題,從中發想對於長輩實用的服務設計。
![](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baa5ab_fd34e2506e6049c483352002c6b4a7ba~mv2.jpg/v1/fill/w_980,h_654,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uto/baa5ab_fd34e2506e6049c483352002c6b4a7ba~mv2.jpg)
活動除了運動賽事外,為促進推廣大新竹產業和文化支持系統,特別與清華大學REAL+合作,將新竹新竹新創團隊引進攤位,與清大學生、社區熟齡者進行交流,攤位分別是東門商圈甜點店J22探險號及竹北僅存的特定農業區社團法人台灣豐禾子協會。J22探險號在現場擺設自治的醬糜蛋糕,台灣豐禾子則以純米麻糬、甘蔗檸檬為跑者回甘。當天跑者在完賽後,除了領取完賽證明、完賽禮包外,還可以在攤位進行闖關,當日攤位吸引逾500位跑者及民眾參觀。
當天清大操場除熟齡者外,也來了一群學生志工!在活動開始前一週,清大USR Hub團隊向清大招募學生志工,最終共錄取18位學生志工前來協助。運動除了可以打破國際語言外,也可以衝破年齡限制,在這場賽事中讓同學與熟齡者交談,當日除協助馬拉松工作事項外,同時也在熟齡者完賽後與熟齡者深入交流運動方法。
![](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baa5ab_cd66c866c2954311a24e148ef21f2e3e~mv2.jpg/v1/fill/w_980,h_654,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uto/baa5ab_cd66c866c2954311a24e148ef21f2e3e~mv2.jpg)
延伸認識:熟齡運動賽會工作坊活動紀錄
本文刊登於《域報》第17刊(2023年特別號)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