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開箱清華USR!】新竹文史接地計畫:找尋新竹高商的校史寶藏

作家相片: 域報編輯團隊域報編輯團隊

開箱清華USR!城鄉在地領路人

你認識多少新竹景點呢?在市區的美食與小店之間、在竹縣的山林與田野之間,新竹有著許多或許為人所知、或許不為人知的魅力角落。本期《域報》編輯部尋訪新竹城鄉在地領路人,邀請領路人與我們分享他們眼中的新竹。而在新竹城鄉之間,眾多清華大學有志師生,也走出校園、走入在地,透過USR(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發現在地亮點、投入地方行動。本期〈開箱清華USR!新竹城鄉在地領路人〉專欄,與讀者同步認識新竹在地魅力,以及與清華大學合作所締造的耀眼火花。

 

文|林軒弘


博物館如何與在地學校產生連結呢?透過USR-Hub(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清華大學文物館提出新竹文史接地計畫,與新竹兩所歷史悠久的學校──新竹高商、新竹女中合作,開設系列講座及校史課程,使文物館擁有的豐富資源與專業知識挹注到地方,重新挖掘、傳承校史。這次就讓我們跟隨清華大學文物館的謝小芩館長,以及新竹高商的張國賓老師、李岢娢老師,一同了解新竹高商的校史尋寶計畫,探尋校園中潛藏的文化、歷史!


計畫緣起:校史的探尋


 「當我們談到城市的發展時,必然會提及在地學校培養了哪些人才,校友們對臺灣、乃至世界所做出的回饋,這便是一種活水源頭的文化永續概念。」謝小芩館長對於校史的意義是如此詮釋的,早在二十年前擔任圖書館長時,館長就開始參與建立清華校史的整體架構,對校史具備清晰的概念,也持續投入其中。而近年來隨著大學端越發重視校史,配合上高中端108課綱強調的校本課程,以及過往USR計畫較少提及的文化永續、文化傳承理念,館長便期望將其加以連結,藉由對校史的探尋,呈現這座城市在地文化永續的風貌。


與之相對的,新竹高商作為一間商業性的學校,學生的特質是會一直「往前、往錢方看」,但卻很少會「往以前看」,是一所較為務實的學校。而過往受限於文史類科老師人數有限、缺乏相關資源、課程結構使時間緊繃等情形,老師們對於校史推動往往有心而無力。不過在108課綱施行後,隨著課程結構鬆綁,增設多元選修、學校彈性等課程,讓老師能針對對學生重要、有興趣的課程開設,加上此時清華大學資源的引入,包括大學師資、文物館專業知識,讓老師能透過參訪來增能,也開始認為把這樣的想法落實是可行的。並且藉由校史傳承,也能建立學生對於學校的在地認同,讓學生往後回望在新竹高商的少女、少年時代時,不只有友情、愛情、社團活動,還會想到校園中的百年松樹、日式宿舍,這些熟悉又與學校歷史息息相關的景象。

新竹高商師生參訪清大文物館【竹塹故事-設治三百年˙文治兩百年】

課程設定:歷史感的建立


前幾年,新竹高商歷史科邀請前新竹市市長蔡仁堅進行了場演講,已在新竹高商任教二十多年的張國賓老師,才第一次了解到新竹高商過往曾是新竹競馬場,並開始翻閱相關的老地圖和資料,成為開啟此次計畫的火苗、種子。隨後,在謝小芩館長的接洽與校長的通力合作下,清華大學提供了「打開博物館」課程的資源,包括系列講座、工作坊、博物館參訪等活動,邀請老師們參與。另外也邀請有著「校園文化地圖」製作經驗的清大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張繼瑩老師來分享課程操作方式,在能力範圍內盡可能地協助課程推行。而在確立與清大的合作後,國賓老師也與宜津老師、岢娢老師討論,決定更改原先給教育部課綱中的課程,替換成校園尋寶課程。


在事前的課程定位上,考量到學生對於學校文史的基礎認識較為缺乏,因此是在多元選修強調的加深、加廣兩種模式中,選擇以廣泛性的試探或引起興趣為主,由老師來帶領學生邊走邊學。因此在課程設計上不會是一直深入挖掘文史,而是希望先透過有趣的教學方式,來引起學生對此的感覺、興趣,進而認同其重要性:以此為起點來讓更多人願意去修這門課程,願意去了解新竹高商的歷史、文化,或者是現存的一些文物;課程也包含帶領學生進入校史館,了解學校過往情況、沿革過程和校服樣式的演變,使學生們能夠親自體會到這種歷史感,並建立於他們腦海之中,以此達到這堂課的主要目的。


清華大學與新竹高商合作校史保存 (照片提供|新竹文史接地計劃,『地』結良緣:國立清華大學在地實踐聯合成果展)

密室逃脫:尋找寶藏,轉化分享


校園尋寶課程顧名思義就是「找尋校園中的寶藏」,從學生每天經過的日式宿舍、據傳價值上億元的老松樹再到校史館的歷史文物,都是存在於新竹高商中的寶藏,然而學生過往對此並沒有感覺,因此第一步就是透過蒐集,讓學生能對這些存在於新竹高商的校園歷史文物有所理解,並且自己去發掘、探索,更深入地挖掘出這些寶藏。而在蒐集完後,第二步就是要分享校園中所發現的這些寶藏,藉由校園文化地圖的建構、建置,讓學生能將這些查找到的資料,放上線上地圖與其他人進行分享。


最後,作為課程壓軸的是「密室逃脫」的設計,在老師的適度引導和前導課程的教學下,學生從老師設定的情境做延伸,來為一位就讀於新竹高商的學生,尋找他爺爺於日治時期失蹤後留下的蹤跡,在四個融入學校歷史、重要事件,解法各不相同的關卡中,逐漸拼湊出爺爺當年自願從軍時留下的志願書,找到爺爺當年於南洋戰死的真相。經由密室逃脫的設計,學生們也都運用到最初所蒐集到的資料,以及新竹高商的歷史文物,並將其轉化為題目,讓闖關的同學能夠在過程中認識、加深對新竹高商歷史文化的了解,李岢娢老師更回憶道:「學生一開始都會說我做不出來之類的話,但各組在設計題目時其實也很用心的把課程所學融入,闖關時也會運用到課堂所學的知識,使得這些看似無聊的歷史知識,最終都融入了他們腦海中。」而在密室逃脫前的選課週,同學們更紛紛表示下學期還會再選這堂課,也會推薦有興趣的同學一同選修,可見學生對於密室逃脫、校史尋寶課程的熱愛。


未來規劃:延續成果,發展合作


接續這學期的成果,新竹高商下學期的尋寶課程除了延續原先的蒐集步驟外,由於校園文化地圖已建置完成,因此便改為線上策展的實作,由清華文物館協助前置步驟的運行,將文物進行數位化整理、建檔,並建置資料庫,提供學生完整的檔案資源,隨後教導學生線上策展技巧、概念,透過小組蒐集資料、共同策展的方式,建置出一個屬於新竹高商的線上文物館,讓校園的文化歷史能更廣泛地被大家所看到。


接著由學生在課堂中發揮智慧留下的心血結晶──密室逃脫,老師們則是期望能保存、發揮這樣的教學成果,來與新竹高商每年舉辦的社區文化認識活動結合,讓前來參觀新竹高商的國中生,不會只是在演講廳觀看介紹影片、聆聽簡報,而是能透過這種動態的闖關活動,來認識新竹高商的校園,甚至找到其中的歷史文化寶藏。 


而對於未來文史接地計畫的進行,清華文物館透過此次合作發現新竹各級學校逢五逢十就會有慶祝的儀式,學校也開始自發地認為校史是重要的,是他們想做的,而清華文物館的定位就像一根槓桿,看到這些在地學校的需求,並依照這種合作方式運行,盡可能的提供基本資料、專業知識的協助,發揮槓桿作用,來為在地學校能提供更多的發展。


竹塹城迎曦門

引路人帶路:多樣化的認識新竹之路


最後,除了透過參與新竹高商的校史尋寶課程、遊玩學生設計的密室逃脫來了解新竹外,作為引路人的老師們也分享了許多景點、活動,來帶領讀者進入新竹探尋文化歷史:謝小芩館長十分歡迎大家在這梅花盛開的季節走入清華大學散步,並透過參觀文物館的展覽了解新竹舊城區傳統文化和新竹科學園區高科技發展的連接。此外也推薦能藉在地團隊策劃的小旅行、導覽走入北門街、舊城區,理解城市發展的脈絡與故事。


張國賓老師則認為來新竹吃喝玩樂是很好的切入點,不過若是能再結合走讀活動,就能更為深入認識在地特殊景點,例如:東門市場、長和宮、眷村博物館等。或者也可以藉由帶有特殊性、主題性的活動,如二二八、白色恐怖、宮廟文化、眷村文史等議題,將各個歷史景點串聯成面,深入發掘城市發展的面向。而來到新竹三年的李岢娢老師比對先前居住過的臺中,發現新竹在在地文史工作室的努力下,能更平易近人的讓大家了解,包括開門工作室、見域工作室、島內散步等組織推行的活動,都很適合外地人或想要認識新竹舊城的人能輕鬆地了解新竹。另外,新竹有許多由老宅改建而成的餐廳、咖啡店,假日也會有由在地品牌共同舉辦的市集,老師也非常推薦想要認識新竹的人去參加。



延伸認識:國立清華大學文物館官方網站YOUTUBE清大有文物?PODCAST


Comments


訂閱域報

感謝您提交以上資訊!

  • 17sdgs
  • a6jx0-zmqwk_edited_edited
  • 800px
  • Instagram
  • Facebook

©2021 by FieldCa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