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輯部
自1990年在台灣成立後,台灣創價學會便一直於和平、文化與教育的領域深耕。從和全國二十多所學校結合的「SDG希望與種子展」到「文化尋根:建構台灣美術百年史」的展覽,都是關於永續發展的計劃。這次接受採訪的三位創價學會新竹區志工育琦、佳岑、穎華,就與我們分享過去在創價學會中所做的種種實踐。
談到加入推廣SDGs行列的原因,大家其實都只是想再既有的生活中,為社會盡一份心力。「我們都是家庭主婦。」穎華笑說。「我其實已經退休了,只是想在這個年紀再創造一個價值。」目前擔任學會藝文導覽志工的育琦補充說。台灣創價學會從2003年開始策劃「文化尋根:建構台灣美術百年史」展覽,至今已經整整二十年。目前在全台共有十一座創價學會美術館,創價的藝文展是常態性的,。其中以創價學會作為總籌,一年三季在台灣各個創價美術館巡迴展覽。當中一個重要計劃「行動美術館」則為把美術館搬入家中,在此,文化導覽志工是一個重要角色,他們負責進入中小學講解,將藝文中心展覽會到校園內推廣。「創價透過辦活動,進入國中小學,讓社區藝術化。」
另一方面,創價學會也十分關注全球的永續發展。永續發展目標(SDGs)是目前全球都在進行的計劃,台灣國際創價學會與聯合國的地球憲章一起策劃了「希望與行動種子展」,希望在全台各大學中介紹全球各地實踐SDGs的行動家。例如由一人發起的「TEACH for taiwan」,就帶兩百位老師們進入偏鄉;One forty則由一群年輕人發起,四十位裡面有一位東南亞移工。他們成立幫助東南亞移工的移工學校,啟發年輕人「可以做什麼」和「可以做得到」的信念。歸根究底,他們的目標都是想要啟蒙大家的SDGs意識。
「希望與行動種子展」目前已有十一所大專院校展出完畢,在展覽期間會由文化導覽員負責,他們進入校園培訓在校大學生,希望他們都能加入導覽行列。而以清大為主的學生將擔任導覽員,甚至設有青年部來培訓國小與國中的學生參與。目前導覽員大約有二十一位,大部分都為在校大學生研究生。
而在本次展覽中創價學會青年部也與清華綠點點團隊以及區域創新中心合作,希望能在更完整的架構外,達成共同舉辦的意義。展覽主軸圍繞著「學生在學校可以為SDGs做些什麼行動?」導覽群的學生則來自各系所,甚至還包括博士班及碩士班的同學。期望透過這次的展覽「在互相交流中,無形中擴大這樣的理念。」
談到推廣,其實早在SDGs概念出來前創價學會就已經在關注相關理念,在SDGs的十七個行動之中,有三個重要面向:社會進步、經濟成長和環境保護。團隊針對不同推廣的客群則有不同的引導,「例如買菜、民生用水他們就很有興趣。」他們笑說:「現在連學會裡七八十歲的老奶奶都知道什麼是SDG。」穎華也舉自己為例,她最小的孩子現在就讀三年級,由於常常跟她參與活動,已經能將SDGs的十七個面向倒背如流,並指出相應情況。
另一方面,學會志工們也積極走入台灣的中小學,志工們表示每次在做完一場行動啟蒙後,都會有老師互動希望可以在學校內繼續推動:「實際上現在中小學也重視永續,但懂得從教育開始並沒有那麼多,透過社會志工進入校園,對他們是有幫助的。」訪談最後,志工們提到這次展覽以及過往行動的核心,即希望同學可以自發「從一開始,從心出發」,只要每個人都從自己開始,就能帶動身邊人的改變。
本文刊登於《域報》第11刊(2022年04月號)〈Campus as a Living Lab〉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