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之斕 圖/聯電聖心課輔中心
對你來說,遠距教學意味著什麼?對著螢幕抄下筆記?拿起手機拍下作業上傳?省去通勤時間,更加便利?減少人與人的互動,略感沉悶?今年五月疫情突然爆發,一夕之間,對著電腦上課成為全台學生的日常。在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下,師生都需要找出應對之道。本次域報將帶大家來到新竹聯電課輔中心,從不一樣的角度思考遠距教學帶給我們的影響。
停課不停學 關懷從未中斷
自2005年開始,聯華電子在新竹、台南與當地社區、大學合作開展弱勢學童免費課輔的計畫。位於新竹市北區西門街的聯電課輔中心,通過清華大學校內開設的服務學習課程,招募清大學生擔任志工,為有需求的學童提供免費的課後輔導服務,或是設計豐富多元的課外活動。五月份全台進入三級警戒,實體教學活動一律取消,課輔班需要在短時間內做出因應,盡快銜接到遠距教學的模式。
被稱為3C世代的一代,使用電腦上課應該得心應手,然而「數位落差」在疫情下被放大——課輔班的部分學生, 家裡沒有網路可用,或者沒有電腦,只能對著小小的手機螢幕上課。課輔班老師逐一電訪所有學生,確認家中是否具備設備與網路,也為有需要的同學提供器材外借,對於有特殊需求的學生,還在遵守防疫規定的條件下前往學生家中進行設備使用的輔導。
除了硬體設備,線上課程內容、形式的設計,也是遠距教學之下的新課題。由於遠距課程削弱了師生之間的接觸,教師與志工需要特別重視課程的趣味性與互動性。暑假期間,課輔班聯合志工與外部單位開設豐富的主題課程,例如竹松社大的巫素琪老師設計了「物件劇場」活動,引導小朋友發揮想象力,用身邊的生活物品呈現故事。此外也利用 Gartic.io 等平台,籌備一系列線上團康遊戲,讓大家在居家防疫的日子裡仍然感受到互動的樂趣。
正向思考,疫情危機也觸發契機
儘管遠距教學對教師與學生都構成諸多挑戰,但在採訪中,課輔班的老師也談到許多意外的收穫。相較於實體課輔期間學生能夠隨時向老師、志工提問,線上的作業輔導似乎較為不便,卻也促進學生獨立思考,「以前碰到問題就直接開口問,現在有些問題就會自己去想」。此外,對於活潑好動的孩子來說,缺少了面對面的交流可能有些失落,但是對於平常比較害羞的學生,不用開鏡頭、不用直面人群的遠距課程,反而給了他們更多嘗試與表達的機會。
老師談到,暑假期間邀請有此藝說書店的李秉軒老師開設漫畫課程,出乎大家的意料,一名平日個性腼腆內向的小朋友畫出讓全班稱羨不已的佳作,「在那堂課上老師大力稱讚他,他就很積極地舉手發言、回答問題,幾乎成為課堂上的主角」。結業式上,老師用Kahoot搶答遊戲幫助同學們回顧暑期的課程內容,意外發現答對率高達八九成,足以看出大家對線上課程的專注與熱情。
此外,老師也談到,遠距教學打破空間限制,讓他們有機會與其他縣市的課輔中心交流合作。七月底與台南大學課輔中心的線上交流活動中,新竹、台南的同學們隔著螢幕認識彼此的地域特色、風俗文化。有同學談到新竹的17公里海岸線,向遠在台南的課輔班學生們分享自己在烈日下騎車的經歷,還有同學興奮地推薦自己最愛的那家米粉貢丸。
以自身所學 投入公益服務
疫情期間跨縣市的人口流動受阻, 但科技的便利讓跨越地域限制的志願服務成為可能。老師談到,往年暑假,只有居住於新竹的志工才能前來,而今年課程全面改為線上,各地的學生與社會人士都能加入服務行列,甚至還有遠在美國的志工,12小時的時差也擋不住教學的熱忱。起初有些志工對於線上教學不太熟悉,不過在旁聽其他人的課程之後,也能參考借鏡他人的經驗。
暑假期間,除了課業輔導外,來自清大的志工們更將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帶進課堂,籌備每日的「知識充電站」環節,囊括旅遊經歷、時事新聞、生活百科等豐富多彩的主題。有志工通過自己的科系背景,帶著學生們探索心理學、法律、辯論等領域;有音樂系的同學帶來大提琴的動人演奏,也有同學精心準備不同風格的樂曲,由淺入深地帶領大家領略台灣民謠與古典樂之間的聯結。
最讓課輔班老師印象深刻的「傳奇人物」是一位來自清大人社的學生,大一時在課輔班完成了兩個學期的服務學習之後,發現在小朋友的眼裡志工服務只是大學生必修的學分,於是向小朋友們承諾「會陪你們四年」,60學分的服務學習課程,成為了貫穿大學四年的責任。今年暑期的線上課程,他也為小朋友講述自己的金門旅遊規劃,在受疫情所困的時期牽動大家對外出旅行的嚮往。
相較於課業的輔導,弱勢學童更需要的或許是心理上、情感上的支持與陪伴。在課輔班老師看來,大學生哥哥姊姊在孩子們成長中的角色,不局限於指導功課、檢查作業,更期待他們成為孩子們的榜樣,希望志工們的專業知識,個人優點,以及投身公益服務的熱忱,在弱勢孩子的生命中發揮積極的影響力。
無論是對於家庭條件、學習狀況處於弱勢的兒童,還是對於沒有遠距上課經驗的教師、志工,突如其來的疫情無疑帶來巨大的考驗。然而,我們看到老師滿懷熱忱,嘗試各種解決方法,克服線上化所帶來的一系列挑戰;看到大學的年輕志工肩負強烈的責任感,將自身所學帶到課堂之外,為社會創造正向的影響;看到課輔班的孩子在這段特殊的時期,獲得暖心的陪伴與鼓勵,收穫更多元的視野與更強大的自信。遠距教學拉開人與人的距離,愛與關懷卻不會被阻絕。
Bình lu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