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開展步伐,認識清華的在地行動

作家相片: 域報編輯團隊域報編輯團隊

文|黃之斕、鄭羽芳

圖|編輯部    


清華大學富有各專業領域的計畫及單位,期許深耕新竹、實踐多元角度的在地行動。除與特定場域及對象的合作外,也持續辦理各項諸如講座課程、成果展出及培力工作坊等探索型活動,提供師生及感興趣群眾一同認識、參與。



大專校院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教育部推動大專校院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USR),意味著大學不僅是高高在上鑽研學問的象牙塔,而是在區域發展中建立在地聯結、投入並推動公共議題的重要力量。自107年起,清大圍繞新竹區域的城鄉發展、經濟發展與環境維護、產業發展失衡等問題,串聯不同科系與單位的資源,提出「生物多樣性教育網路的建構」、「新竹區域接地支持實驗室」、「〝S+T+ARTS〞跨學科教育與在地自然生態文創活氧計畫」、「熟齡健康生活創新研究與實踐」等跨領域解決方案。



新竹區域接地支持實驗室


新竹區域接地支持實驗室(Regional Engagement Assistance Lab,REAL),為清華大學USR計畫之一,嘗試在「大學」與「城市」之間,建立互動與聯結,讓清大的課程活動走進新竹在地,帶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學子闖蕩新竹。由REAL參與課程設計的「城鄉創生學分學程」,帶領學生進入新竹縣市的田野場域,積累實作經驗,修課拿學分與外出探索新竹一舉兩得。此外,每年舉辦「城思跨界PBL工作坊」,串聯清華大學生與新竹高中生,走進舊城區挖掘與新竹相關的各樣議題,共同發想城市轉變的契機。同時以區域創新中心為發行單位,執行雙月刊《域報》的編輯出版,報導、記錄清大在新竹地方創生及城鄉發展中的參與。



清華大學住宿書院


清華大學設有「厚德」、「載物」、「天下」三所住宿書院,院生與書院導師們於其中共同生活,並鼓勵學生多元思考、跨領域交流及理念實踐。厚德書院以社會關懷為主,、載物書院以創新創業為訴求、天下書院以國際交流為核心。書院持續辦理各項多元活動,即便不是院生也有機會一同參與,以下分享一些書院的活動/計畫讓大家知道!


[厚德]T-Bike:厚德書院的服學,除了能一同學習裝修腳踏車的實用技能,T-Bike也會將校園中的廢棄腳踏車維修後租借給校內學生,避免資源浪費。


[厚德]桔簡:桔簡是清大學生與峨眉鄉在地高中生共同打造出的品牌,以「吃得健康」、「方便就能買到品質好的水果」為吸引,在清大的野台開始販售起峨眉鄉的橘子。歡迎想吃水果的同學多多關注!


[載物]原生植物服學:原生植物推廣服學讓學生成為「實踐者」,學生將動手育苗,將扦插、調配育苗土等不同育苗技巧應用到實際狀況中。希望讓學生理解保護原生種的重要性,並使學生成為一個個傳遞永續觀念的「種子」。


[載物]JHill清華大學齋丘:齋丘由一群清大的學生負責經營,官網上時常會看到各式各樣的活動更新,例如強調手作、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創造力的「食物工作坊」,也曾舉辦「麵包窯工作坊」,可以一起在禮齋後方的「麵包窯」製作披薩!


[天下]天下書院持續舉辦諸如「大使講座」、「大使圓桌」、「天下沙龍」等文化交流,諸如邀請丹麥、史瓦帝尼、西班牙、阿根廷等講師,以不同角度切入辦理各項精彩活動;另也提供各項走讀或工作坊邀請外籍生一同認識台灣文化。若想與國際大使交流,或是一起探討國際局勢,都可以多關注天下書院的粉專。



新竹智慧城鄉創生計畫–地方活力與能力建構


此計畫是服務科學研究所林福仁等教授結合來自不同學院教師所組成的跨領域團隊,期望透過社會設計連結城鄉之間的消費者與生產者,並培育在地團隊進行問題洞察、方案擬定、雛型測試、實踐與持續改善的服務創新與發展。於此設立相關地方性課程及活動,以「文化」及「藝術」引導居民探索地方生活美學、提升在地創新能量、進行農村復興。執行場域範圍包含芎林、橫山至尖石前山。三大執行場域有各自著力方向:在尖石希望達成的目標是兼顧泰雅文化傳承與經濟永續發展;在橫山則是思考如何運用與挖掘交通、環境、農業人文、歷史等資源創造生機;在緊鄰竹北市的芎林則是期待能發展其農業服務價值,達到都市與鄉村共存共榮的願景。



「清華STEAM學校」計畫


清大在教育領域的影響力也走出大學校園,步入竹苗地區幼兒園、中小學的課堂。清華STEAM學校自2018年啟動,將「跨域整合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與數學(Mathematics)」的「STEAM」創新教育導入竹苗在地課堂,透過「節能教室」、「農園光照」等主題,帶領學生以活潑有趣的途徑接觸日常生活中的科學概念,推動高品質STEAM教育在課程中的常態化實施,實現跨學科人才在地培育、在地就業發展的目標。


史懷哲營隊


清華設有師資培育中心與竹師教育學院下之師資培育系所,對教育滿懷熱忱的同學,能夠在專業指導下培育教學技能、適應課堂現場需求。每年寒暑假,都有由師資生組成的史懷哲服務營隊前往偏鄉學校,陪伴學童度過充實的假期。


竹松社區大學


由清華大學承辦的竹松社區大學,致力於使高教資源落實於終身學習、扎根地方,成為社區中重要的共學平台與溝通公共議題的橋樑。竹松社大的課程涵蓋生活美學、社區營造、運動保健、環境永續等多元領域,其中包含新竹文化導論、藝術賞析等主題課程,也有家居修繕、栽種蔬菜等實用性與趣味性兼具的活動。此外也舉辦公民講談會、公民藝術工作坊、城市走讀等,提供社大學生、清華師生與感興趣的所有公民參與,引領參與者觀察新竹社會議題,凝聚社區情感與認同。


TechTHY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


由工研院前院長史欽泰先生發起、清大服務科學研究所王俊程教授主持、工研院院友會支持的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期望透過跨領域交流,串連科技與社會需求,讓新竹產、學、研與新創團隊的資訊能夠互通、整合各領域人力及資源,合力推動社會創新。紀錄科技產業史的「半導體產業博物館」、面向五十歲以上質感生活建立的「熟齡生活實驗室」皆由此計畫所推動。


科技藝術研究中心


清華學院「科技藝術研究中心」,作為跨域整合平台,於校內外推行各項相關研究、創作及活動,如各年度「印象清華」系列活動,今年四月便以「印象清華2022-宇宙的漣漪天文科普藝術節」推廣重力波藝術之美及科學知識的普及。近年推行「有A的STEM」計畫:面向五歲孩童至國中生,以各領域工作坊、走讀探索、課程,進行科普及互動裝置藝術的創新教育行動。




本文刊登於《域報》第12刊(2022年10月號)

Comentarios


訂閱域報

感謝您提交以上資訊!

  • 17sdgs
  • a6jx0-zmqwk_edited_edited
  • 800px
  • Instagram
  • Facebook

©2021 by FieldCast

bottom of page